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冷藏的母乳应煮沸后再喂
更新时间:2013-05-31 15:50:32

近日来因为服用“冰箱奶”出现不适到该院就诊的宝宝增多。医生提醒市民,冷藏的母乳必须煮沸后再喂,同时,夏日里母乳冷藏4个小时是极限,若超过时间,即使高温加热后也不应该再给宝宝服用。

一、冷藏的母乳应煮沸后再喂

虽然不是每一个喝“冰箱奶”的宝宝都会出现不适,但喝“冰箱奶”后到医院就诊的宝宝并不鲜见。近日来天气炎热,服用“冰箱奶”后拉肚子的宝宝也增加了。

一般来说,夏日里母乳冷藏4个小时是极限,冬日里冷藏6个小时是极限,若超过时间,即使高温加热后也不应该再给宝宝服用。

如果能保证挤奶储存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在无菌状态下进行,是可以保证母乳的卫生安全的。不过日常生活、工作中,很难保证绝对无菌的环境。同时母乳放入冰箱后,有些细菌在2-3℃环境下仍可生存,母乳可能会再度受到污染。要是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母乳现喂,如确实需要冷藏储存,必须煮沸后再喂,但是,煮过的母乳营养成分会受到破坏。

1、人乳的解冻与加热都需要特别小心:正如冷冻会破坏母乳中的一些免疫物质,高温也会影响母乳中的许多有益成份。

2、冷冻的母乳:解冻时,容器要放在流动的冷水里。逐渐增加水温加热母乳至合适的喂养温度。或将容器埋到一锅已经在炉上加热过的水里。如果需要的话可将母乳拿出来,将水重新加热。母乳本身是不可以直接在炉上加热的。

3、冷藏的母乳:用流动的温水来温热母乳几分钟。或将容器埋到一锅已经在炉上加热过的水里。不能直接将母乳置于炉上加热。

不要用微波炉来加热母乳。如果加热过度,母乳所含的许多营养物质就会丧失。一般来说,喂宝宝吃的奶应该不能用微波炉来温热。因为微波炉无法均匀的温热液体,盛奶容器会出现热量不均的现象,这对婴儿可能会是个危险。

二、上班时挤奶,下班带回家

李小姐在岛外一家工厂上班,因为家中经济紧张,宝宝出生3个月后她就匆忙回去上班。自从宝宝出生后,她就一直坚持母乳喂养,奶水也越挤越多,有时候李小姐会在厂里先把奶挤出来,再带回家给宝宝喝。

“还是觉得给宝宝吃母乳比较好,而且吃母乳也比较省钱。”李小姐说,为了方便储存,她特意买了母乳保鲜冰包,挤出奶后,就把奶瓶放进冰包里再带回家。因为工厂条件限制,每次她只能在女厕所里挤奶。

下班回家后,她会优先给宝宝喂新鲜的母乳,在厂里挤的奶她就放进冰箱里冷藏保存,等宝宝饿的时候再喝。怎料喝了一个星期后,宝宝一连腹泻了两天。

医生表示,问题应该出在 “冰箱奶”上,有可能是李小姐在厕所里挤奶,母乳受到了污染,也有可能是母乳在冰箱里受到了污染。

三、母乳保存袋,可保存3个月?

在一些孕婴论坛上看到,不少新妈妈会分享自己的母乳保存经验。有的甚至称,自己将母乳装进专门的“母乳保存袋”里,可以保存一个月以上的时间,甚至更长。

另外不少网店都有在销售“母乳保存袋”,价格从几元到近百元不等。一些卖家甚至在产品说明里介绍,用了“母乳保存袋”,可将母乳保存3-6个月。

母乳可以存放多久取决于存放温度,具体原则请参照下表:

存放处 温度 存放时间 室温 摄氏19-22度(华氏66-72度) 8-10小时 冰箱冷藏室 摄氏0-4度(华氏32-39度) 7天 单门冰箱冷冻室 温度不定 二星期 双门冰箱独立冷冻室 温度不定 三~四个月 只做冷冻用途的冷冻 摄氏-19度(华氏0度) 六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先前冷冻过的母乳在解冻后,可以在冰箱内放24小时。解冻后的母乳不宜再次冷冻。奶瓶中吃剩的母乳是否可以留作下顿使用,还是应该象配方奶那样将之丢弃,没有人知道答案。最近的研究显示人奶实际上可以阻碍细菌的成长。所以,将剩余的母乳存放至冰箱内待用可能是安全的。

  • 美丽孕期
  • 怀孕手册
  • 育儿宝典
  • 早期教育
  • 母婴用品
  • 女性保健
  • 产前产后
  • 宫外孕
  • 孕产名词
  • 怀孕症状
  • 优生优育
  • 避孕手册
  • 流产常识
  • 怀孕准备
  • 不孕不育
  • 新生儿
  • 婴儿期
  • 幼儿期
  • 学龄前
  • 智力开发
  • 行为习惯
  • 家庭教育
  • 幼儿入园
  • 婴儿营养
  • 奶粉
  • 孕妇用品
  • 婴儿用品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