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误区!宝宝补钙9成父母都会犯的错
更新时间:2013-06-04 15:28:01

钙是人体的“建筑材料”,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也离不开钙。因为人体的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份就是钙(大约99%的钙存在于骨骼中),如果婴儿体内缺钙,就会导致骨骼发育迟缓,牙齿萌出 较晚,严重者还会出现方颅、鸡胸、驼背、小腿弯曲畸形(“O”形腿、“X”形腿)等症状。另外,钙与纳、钾共同协调神 经肌肉的活动,如果血中钙含量低于7.5毫克/100毫升就会产生手足抽搐症。由此可见,钙在婴儿发育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补钙,是宝宝在婴儿期非常重要的“功课”,相信每位父母都知道其重要性。但什么时候补、补多少、怎么补?大部分新手爸妈还是糊里糊涂的,以下3大补钙误区,9成都会误入,你是否也“中招”了呢?

宝宝的补钙时机

误区1、宝宝不宜过早补钙

一般情况下,母乳喂养的宝宝在3个月内钙营养由乳汁中获取,3个月后可以添加钙剂进行补充。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宝宝来说,有可能从出生开始就要补钙。

1. 早产儿;

2. 双胞胎或者多胞胎;

3.妈妈怀孕期间营养不足的宝宝;

4. 非母乳喂养的宝宝。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上这些类型的宝宝最好是一出生就给宝宝补钙。

误区2、宝宝补钙越多越好

给宝宝补钙要做到科学适量,缺乏或过量都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宝宝缺钙或会导致O型腿,但过量同样会造成其他生理疾病,也会阻碍其他矿物质(铁、锌等)的吸收。

不同年龄的补钙需求

不同年龄宝宝钙需求情况

年龄钙摄入量(mg/日)

0-6个月300

7-12个月400

1-4岁600

4-7岁800

如果是奶粉喂养的宝宝,可根据每天的喂奶量,结果配方成分表计算出饮食中摄入的钙量;再根据钙制剂产品中含钙量进行计算,每日需要额外补充多少。

误区3、宝宝补钙品越香甜越好

3个月的宝宝就能表示出自己对不同口味的好恶,因此为了让宝宝顺利吞服钙制剂,不少父母认为补钙品的味道越香甜,宝宝越不会抗拒。但事实并非如此,给宝宝品尝多种口味和较浓郁的甜味,会破坏宝宝的味蕾发育,令宝宝对甜味产生依赖,潜在偏食、龋齿、肥胖等健康隐患。

母乳或代乳品是宝宝出生后的第一种味觉刺激,因此无味或者淡奶味的钙,对宝宝味蕾刺激性最小,而且容易接受。妈妈们可以选择美国补钙专家——迪巧小儿碳酸钙D3颗粒,它钙源采用安全性、稳定性高的精制碳酸钙(含钙量40%);产品中添加了维生素D3,有利于促进钙的吸收率;最重要的一点,这款产品是淡奶口味,不会对宝宝的味蕾产生刺激,更不会影响其正常发育。

缺钙宝宝的表现

如果发现宝宝出现下面的情况,就说明宝宝急需补钙了。

1、烦躁不安,常常不明原因哭泣,不容易入睡,就算入睡了也容易惊醒;

2、出汗比较多,即使天气不是很热,也容易出汗;

3、枕部脱发圈,后脑勺常会出现脱发的情况;

4、比同龄孩子更晚出牙;

5、囟门闭合迟,肌无力;

6、神情呆滞、表情少,动作和语言都比同阶段的孩子落后;

7、前额高突,形成方颅。或常有串珠肋,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宝宝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

8、厌食偏食也与缺钙有关,缺钙易导致食欲不振、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

9、缺钙还可能导致湿疹,常见于头顶、耳后,伴有哭闹不安,枕后及背部多流汗;

10、鸡胸驼背、出现O形腿等等,这是严重缺钙的表现。

小编总结:在气温不高的条件下,婴儿睡着以后枕部出汗,并伴有夜间啼哭、惊叫,哭后出汗更明显,醒后哭闹难入睡,还可看到部分孩子枕后头发稀少。这是婴儿缺钙警报。宝宝精神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有时家长发现小儿不如以往活泼。这可以明显地确定该宝宝缺钙了。

  • 美丽孕期
  • 怀孕手册
  • 育儿宝典
  • 早期教育
  • 母婴用品
  • 女性保健
  • 产前产后
  • 宫外孕
  • 孕产名词
  • 怀孕症状
  • 优生优育
  • 避孕手册
  • 流产常识
  • 怀孕准备
  • 不孕不育
  • 新生儿
  • 婴儿期
  • 幼儿期
  • 学龄前
  • 智力开发
  • 行为习惯
  • 家庭教育
  • 幼儿入园
  • 婴儿营养
  • 奶粉
  • 孕妇用品
  • 婴儿用品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