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从胎动了解胎儿健康状况
更新时间:2013-07-11 17:29:23

当你第一次听到肚子里胎宝宝传来呼呼的心跳声,是不是感到既激动又幸福?胎动是胎儿在妈妈子宫内成长的现象,也是宝宝健康的重要指标。

准妈妈在十月怀胎期间,除了定时到医院做产检之外,平常的日子里,也要随时注意胎儿的健康,准妈妈可以通过胎动的测量来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胎动的多寡,也是告诉准妈妈腹中胎儿的安危。

胎动现象其实早在准妈妈有感觉以前就已经发生了,特别是目前超声波的进步,可让准妈妈们在产检时,经由超声波检查,在10~12周时即可清楚地看到宝宝在拳打脚踢、伸懒腰,或是做了一个大翻身等。

根据Devries学者的研究,胎儿在妊娠8周以后,至少13分钟就会有一次胎动,只是准妈妈感觉不到而已。准妈妈第一胎大约要到18~20周,第二胎大约在16~18周才会开始感到胎动,夜间尤其明显。刚开始,胎动是很轻微的,感觉肚皮好像突然被电到了,又似乎像有人在敲门;有时候又有点像是肠子蠕动,慢慢地,准妈妈就能分辨出来了。

胎动的频率

胎动的频率与妊娠周数有密切的关系,随着胎儿长大,胎动会越明显和密集。怀孕至29~38周为胎动最为频繁的时期,接近足月时则略微减少。根据学者Sadovsky的统计,在妊娠20周时,12小时的平均胎动为200次,在32周时则增加到575次,在40周时则减少为282次。原因是羊水在34周是高峰期,至此则逐渐减少,到足月以后羊水减少速度变快,再加上胎儿于此时活动空间相对缩小所致。

一天正常的胎动频率及次数,一般为每小时3~5次,12小时内胎动约为50~70次。然而,一天之中又以早晨次数较少,下午6点以后增多,晚上8~11点或睡前最为活跃。如有这种或类似的情况发生,则表示胎儿已有自己的睡眠规律,称之为“胎儿生物钟”。

胎动频率须知

胎动的强弱及频率,因个体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有的12小时多达100次以上,有的则30~40次。若12小时内,胎动少于30次或一小时内胎动少于 3次,则表示胎儿可能有缺氧的情形,准妈妈最好到医院做详细检查。但有时在发生缺氧时,胎动有可能是过于频繁,接着才是变少的情形。

从胎动频率观察异状

胎动频率减少或停止,可能表示胎儿在子宫内有慢性胎儿窘迫的情况,如缺氧等因素,应该紧急处理。如果胎动减少是发生在先前胎动正常的胎儿身上,则可能反映出胎盘功能的障碍,或显示胎儿健康状况有不良的变化,应尽快到医院检查,尤其在12小时无胎动,或一天胎动少于10次,或与前一天相比较,胎动减少一半以上的情形,则更应小心处理;如不予理会,可能会胎死腹中。

计算胎动从日常生活做起

胎动的正常与否,可通过准妈妈每天的计算来推测,无论是在家中还是上班、逛街、搭乘交通工具时都可进行,这称为胎儿运动记录,不需每天到医院或使用任何仪器,因此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作息。不过,若单纯以胎动来评估宝宝的健康状况,则准妈妈必须要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胎动才行,通常都是发生在妊娠6~7个月之后。

胎动次数减少的可能性

由于胎儿也有固定的休息及睡眠时间,所以有时候不容易感觉到胎动,但胎儿静止不动的时间最长不应超过一小时。若胎儿超过一小时没有活动,可以马上去吃点东西, 或喝一些甜的果汁,或拍一拍、推一推准妈妈的肚子,在正常情况之下,胎儿应会马上恢复胎动。此外,巨大或规律的声响、强光刺激等,均可使胎动增加。准妈妈健康状况有时也会影响胎动的次数,如发烧生病、体温持续升高,胎儿活动量也会减少,胎动次数也相应减少。

医生建议

每日胎儿运动记录,是一个既简单又经济实惠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及早监测胎儿缺氧或胎盘功能不足的情形,也可减少过度紧张而造成的疑虑。然而,一旦发现胎动有不正常或过少的情形,应尽早就医,以减少胎死腹中的几率。

胎动记录的方法

方法一:准妈妈在白天计算胎动,如能够测得10次胎动,大致上就可以安心了。如在12小时测得的胎动少于3次,或比前一天少50%,则应迅速就医。

方法二:由学者Rayburn提出的方法:每日分早、午、晚固定各一个小时,如早上8~9点,下午1~2点,晚上8~9点测量胎动。再将一日所测的三个时段胎动总数乘以4,即为胎儿一天12小时之胎动。若每小时胎动少于3次,则延长测量时间至6或12小时。如每小时的胎动还是在3次以下,就算不正常。

方法三:学者Grant提出,准妈妈每日拨出一段空闲的固定时间来计算胎动10次所需要的时间,可以在饭后进行。若10次胎动所花的时间超过3小时,就需要到医院检查。

因此,妈妈要更好地了解胎心、胎动的奥秘,因为这对你和宝宝都非常重要,准妈妈一定要记住哦!

与他相关阅读:

过预产期还不生怎么办

  • 美丽孕期
  • 怀孕手册
  • 育儿宝典
  • 早期教育
  • 母婴用品
  • 女性保健
  • 产前产后
  • 宫外孕
  • 孕产名词
  • 怀孕症状
  • 优生优育
  • 避孕手册
  • 流产常识
  • 怀孕准备
  • 不孕不育
  • 新生儿
  • 婴儿期
  • 幼儿期
  • 学龄前
  • 智力开发
  • 行为习惯
  • 家庭教育
  • 幼儿入园
  • 婴儿营养
  • 奶粉
  • 孕妇用品
  • 婴儿用品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