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如何让宝宝适应双语学习?
更新时间:2013-07-16 15:35:31

如何让宝宝适应双语学习?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13-03-20 12:46 【导读】很早就学习第二语言的孩子,其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心几乎是在脑部的同一个位置上,孩子如果能用学母语的机制去学第二语言,就会使第二语言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学习中英文双语对孩子好处多

国外研究发现:很早就学习第二语言的孩子,其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心几乎是在脑部的同一个位置上,孩子如果能用学母语的机制去学第二语言,就会使第二语言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研究证明:学习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时间越相近,脑部处理这两种语言的区域就越靠近,甚至部分重叠,越早让孩子接触双语,孩子内在的语言学习机制就会越早地接受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刺激,而独立发展起来。

同时有关大脑的研究已经证实婴幼儿时期的学习第二语言,例如英语,会根深蒂固地保存在大脑语言中枢的一个角落,长大以后一旦接触,记忆就会容易被唤醒,会对以后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家庭中随时都能学英语,在此给各位爸妈提供一些学习小方法:

1、看到什么,说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看到什么,就让孩子说什么,例如看到桌子,就教孩子说“table”;看到面包,就教孩子说“bread”。总之,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进行教学,这样日积月累,孩子不仅可以学会很多单词,而且可以提升孩子的观察力。

2、利用生活场景来学习

学了一定量的单词过后,就可教孩子练习对话了!你可利用生活中的不同场景,来和孩子一起练习会话。

如在吃饭的时候,就可对孩子说:“The dinner is ready. Are you hungry ?”让孩子回答。你还可以指着桌上的菜,问孩子:“Do you like fish?”或“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孩子可能回答不出来菜名,没有关系,你可以让他用中文来表达。例如:“I like 番茄炒蛋。”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可以让小朋友随时随地练习说英语。

3、边游戏边学英语

找找看:爸爸妈妈可以把家里某一样孩子常用的东西藏起来,让他找找看,并让他用英语说出来“什么东西不见了”。 如何让宝宝适应双语学习?(2)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13-03-20 12:46

4、学英语,可以利用这些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工具辅助使孩子的英语学习变得轻松更有效。

a 玩着玩具学英语

孩子对有趣的东西,像玩具等,会产生天然的兴趣,记忆也会更深刻。 让宝宝在玩耍中接触到会说话的语言学习玩具,边玩边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婴幼儿的语言模仿能力,强化语言表达,不仅是学习母语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途径。

b 双语版宝宝学习桌

忙啊忙……有好多东西等着去玩哟,四个角都充满了乐趣。每个桌角都有一个完整的互动学习中心,会用中英文双语跟宝宝互动,还带有灯光和可爱的玩偶,都等着宝宝去玩耍,鼓励宝宝围着学习桌不停地运动和探索。学习桌上有字母形的掌上电脑,数数电话,入门书和缤纷钢琴。还有大量的活动和40首学习歌曲,还包括中文和英文的入门学习呢!

c 看教学录影带或VCD、听英文故事CD

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些英文的动画片,这样孩子不仅学习兴趣浓厚,而且也能加深印象。因为这个阶段的小朋友主要是透过视觉的图像来认知其中的意思。或是放一些英语故事CD,让孩子不断地去听,让他习惯这种不一样的语言、语调、语音。

小提醒 最好在孩子想听的时候让他听,尽量不要勉强他。

d 听英语童谣和歌曲,边唱边学

英语童谣和歌曲,富有英语独特的音感和感觉,而且通过音韵能让孩子加强对英文单词的认识以及运用,掌握牢固的英语能力,所以,英语童谣和歌曲学习是最佳方法。

>>点击查看更多宝宝双语教育相关知识

  • 美丽孕期
  • 怀孕手册
  • 育儿宝典
  • 早期教育
  • 母婴用品
  • 女性保健
  • 产前产后
  • 宫外孕
  • 孕产名词
  • 怀孕症状
  • 优生优育
  • 避孕手册
  • 流产常识
  • 怀孕准备
  • 不孕不育
  • 新生儿
  • 婴儿期
  • 幼儿期
  • 学龄前
  • 智力开发
  • 行为习惯
  • 家庭教育
  • 幼儿入园
  • 婴儿营养
  • 奶粉
  • 孕妇用品
  • 婴儿用品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