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遗传基因会控制宝宝性别吗?
更新时间:2016-10-18 16:28:27

遗传基因会控制宝宝性别吗?

遗传,其实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相似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其实是有染色体上排列的各种物质,也就是基因。科学地说,儿女能够从父母身上遗传下来的,除了身高、肤色、五官等信息,但生男生女其实是与遗传无关的。

一、人类性别由受精刹那决定

众所周知,生男生女是由男性的染色体决定的,而宝宝的性别,正是在受精的那一刻由精子决定的,来自母体的卵子则是属于被动等待性的。

受精卵能够发育成男宝宝或者女宝宝,最主要还是看率先与卵子结合的精子是Y型还是X型。如果X型精子与卵子结合,则生下女儿;若是Y型精子与卵子结合,则生下男孩。其中,X型精子和Y型精子与卵子的结合都是随机的,也就是说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占百分之五十。

但是,由于Y型精子与卵子结合机率比X型精子与卵子子结合要多一些。因而,从整个人类来说,男女的出生特别比为52:48。也就是说,地球上诞生下100个女孩的同时,就会有106个男孩降生。

为什么人类的男女比例依然能够保持良好平衡呢?专家解释,由于男孩在生养过程中,相对女孩来说会更容易夭折。因此,在全球人类的男女比例中,也是基本维持一个平衡的状态。

二、这些因素由遗传决定

1、身高

宝宝的身高,其中有70%取决于遗传,后天因素影响只占30%。若父母较高,孩子高挑的几率为75%,个子偏矮的几率为25%,若父母偏矮,情况则反之;如果父母中一人较高,一人较低,则取决于其他因素。

2、身形

如果父母中有一个人较为肥胖,孩子发胖机率是30%。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孩子发胖机率是30%-60%。但也有专家认为,身形胖还是瘦,有一半以上的人为因素决定,子代完全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充分运动使体态匀称。

3、

肤色

一般在子女的肤色遗传上,遵循着“相乘后再平均”的法则,若父母皮肤较黑,绝不会有白嫩肌肤的子女;若一方白一方黑,大部分会给子女一个“中性”肤色,当然,不排除会有更偏向一方的情况。

4、五官

从五官方面来看,鼻子大而高,鼻孔宽是显性遗传,父母中一人鼻梁挺直,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但鼻子的遗传基因会一直持续到成年,小时候矮鼻子,成年还可能变成高鼻子。

另外,耳朵的形状是遗传的,大耳朵相对于小耳朵是显性遗传。而宝宝的眼形、大小遗传自父母,大眼睛相对小眼睛是显性遗传。父母有一人是大眼睛,生大眼睛孩子的可能就会大一些。

5、声音

宝宝的声音,通常都会非常接近父母,儿子的声音像父亲,女儿的声音像母亲。宝宝受父母生理解剖结构遗传所影响的音质不美,多数可以通过后天的发音训练而改变。

三、影响生男生女的因素

虽说生男生女是由精子觉得,且几率各占一半,但准妈咪其实还是可以改变某些因素,以满足自己想要生儿子或者生女儿的夙愿的。

1、酸碱环境。

男性的Y精子耐碱不耐酸,碱性环境中Y精子更活跃易与卵子结合,X精子在酸性环境中活跃,容易受精。

2、年龄。

年纪较大的夫妻生女儿的几率比年轻夫妻高。准爸妈的年纪在25-29岁之间生下男娃的可能性要高于女娃,而小于25岁和大于29岁的准爸妈则多生下女娃比生男娃多。

3、性生活。

性交时间选择在排卵期,性交时充分提高女方性欲,让女方达到性高潮后射精,这样易得男胎。因为女方性高潮时分泌物中含有碱性。相反,如果性生活过频,过早射精,可增加生女孩的几率。

4、职业因素。

如果准爸爸的工作受到高温、气压、水压或辐射的影响,都会导致Y精子的能力衰减,备孕后更容易生下女孩。

5、压力因素。

准爸爸如果长期处在强压高压的状态之下,会使精子数目减少;而女性太紧张的情况下,会产生强烈的酸性环境,不利Y精子存活。所以,想要生男孩,准爸妈的压力千万不要太大哦!

6、其他金属元素。

准妈咪在妊娠前6周吃偏咸的和富含钾、钠的食物,都可以增加生男孩的几率。

  • 美丽孕期
  • 怀孕手册
  • 育儿宝典
  • 早期教育
  • 母婴用品
  • 女性保健
  • 产前产后
  • 宫外孕
  • 孕产名词
  • 怀孕症状
  • 优生优育
  • 避孕手册
  • 流产常识
  • 怀孕准备
  • 不孕不育
  • 新生儿
  • 婴儿期
  • 幼儿期
  • 学龄前
  • 智力开发
  • 行为习惯
  • 家庭教育
  • 幼儿入园
  • 婴儿营养
  • 奶粉
  • 孕妇用品
  • 婴儿用品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