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哺乳的30条实用技巧
更新时间:2013-05-31 15:50:39

哺乳问题是新妈妈初为人母感到最为困惑的问题。不出奶水怎么办?宝宝每天应该喂几次?哺乳的时候怎么样乳房才不疼痛?看看下面这些由网友们总结出来的哺乳小技巧,帮你解决烦人的哺乳大难题!

哺乳前的4条小技巧

1、首先哺乳妈妈应选穿软质、棉料衣衫。

2、哺乳前,柔和地按摩乳房,有利于刺激排乳反射。还可以用湿热毛巾敷乳房和乳头3-5分钟,切忌使用肥皂、酒精、洗涤剂等清洗乳头,以免除去保护乳头和乳晕皮肤的天然薄膜,造成乳头皲裂。如需要只许用含有清洁水的揩奶布清洁乳头和乳晕。

3、有乳汁分泌不足或乳房胀痛等不适者,可轻轻按摩以刺激排乳反射,促进乳房血液循环和乳汁分泌。乳房胀痛者还可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后再给宝宝含吮。

4、湿热会让乳汁更容易流出。在哺乳前用热毛巾放在乳房上敷一下,可以加速胸部的血液循环,刺激乳汁快速分泌。不一定要先烧一壶开水,有一个简单的“制造”热毛巾的方法,就是把一条湿毛巾放进微波炉里转一会儿,取出来就可以用了。不过一定要小心,先用手试一下毛巾的温度,注意不要被烫伤。另外,冲个热水澡效果也不错。

哺乳时的7条小技巧

5、哺乳时,应注意婴儿是否将大部分乳晕也吸吮住,如婴儿吸吮姿势不正确或母亲感到疼痛,应重新吸吮,予以纠正。如果你的乳头顶部出现水平的红色条纹或者乳头下方出现临时的压凹痕,说明宝宝的衔乳姿势不正确,应该及时纠正。首先要确定宝宝已经吸吮到乳晕,而不是乳头。宝宝吸吮时,妈妈应该看不到乳头的底部,只能看到乳晕的外沿,大部分乳晕应该被宝宝含在嘴里。另外,应该没有乳汁从宝宝嘴角流出,也没有渍渍的声音,只有在宝宝吸吮不正确的时候,才会发出这种声音。

判断宝宝是否在有效吸吮。有几个办法,一是可以观察宝宝在吸吮的时候有没有“酒窝”(宝宝的面颊有凹陷)出现,如果有,说明吮吸的不好。另一个办法是观察宝宝耳朵前面的肌肉是否有动,如果有,说明宝宝正在用整个下颚的力量在全力有效地吸吮。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听听宝宝吞咽的声音。刚出生的宝宝可能要经过5~10次的吸吮才能有一次吞咽的声音,一旦乳汁充沛后,差不多每1~2次吸吮后就能听到一次宝宝吞咽的声音。

6、哺乳结束时,不要强行用力拉出乳头,因在口腔负压下拉出乳头易引起局部疼痛或皮损,应让婴儿自己张口乳头自然地从口中脱出。妈妈也可以尝试终止婴儿吸吮,用手指非常小心地插入宝宝的口角让小量空气进入,并迅速敏捷地将手指放入宝宝上、下牙槽突龈缘组织之间直到宝宝松开为止。

7、每次哺乳,应两侧乳房交替进行,吸空一侧,再吸另一侧,这样可促进乳汁分泌增多,预防乳管阻塞及两侧乳房大小不等。

8、用乳头挠弄宝宝的小嘴唇。一旦母婴都处在感觉非常舒适的体位,妈妈就可以用乳头轻轻抚弄婴儿嘴唇,等婴儿小嘴完全张开——直到像打呵欠那样大大地张开小嘴为止。建议直接用乳头对准宝宝鼻子抚摩,然后逐渐向下移到婴儿上唇粘膜,逐步诱导宝宝大大地张开小嘴衔接乳头,这样可以避免哺乳时宝宝吸吮自己的下唇。

如果宝宝还是不肯大大地张开小嘴,那么就可以挤点初乳涂放到宝宝唇部,鼓励宝宝张开小嘴衔接乳头。如果宝宝把头移开了,用手轻轻地抚握颊部将宝宝头部靠近妈妈乳房,本能的新生儿吸吮反射会使宝宝将头部转向妈妈乳头。

9、给宝宝留点呼吸空间。宝宝衔接乳头后,如果乳房组织阻塞了宝宝的鼻孔,妈妈用手指轻轻地向下压迫乳房表面组织就能让宝宝呼吸畅通,轻轻抬高宝宝也能提供一点呼吸空间。

10、我们经常会建议妈妈在哺乳的时候要放松,但效果并不好。其实,有些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让你放松,例如读书或是做填字游戏。这样可以有效地分散了注意力,让妈妈不用再惦记孩子到底吃了多少奶,还要喂多长时间,心情自然就放松了。找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放松就会很容易。

11、边喂奶边吸奶。如果你的奶水比较充足,经常是这边喂着,那边的奶水已经在在流失,你可以先喂一边,而用吸奶器同时吸另一边。这样可以减少奶水的流失,把多余的奶水储存起来。或者是当宝宝偏爱一侧的乳房,而另一侧乳房出奶不够迅速,总是不受欢迎时,你可以先喂一边,而用吸奶器同时吸另一边。 等到另一侧乳房有了排奶反应时,再换过来喂。这样就可以有效改善宝宝总吃一侧乳房的“坏习惯”。

其他哺乳小技巧19条

12、学会正确手工挤奶的方法,避免手法不当引起乳房疼痛和损伤。

13、哺乳期间,妈妈应戴上合适的棉质乳罩,以起支托乳房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14、不要让婴儿吸奶瓶、奶嘴,以免与乳头混淆。假如你需要给他补充一些其他食物时,请试着用汤匙。

15、只喂婴儿母乳,避免所有的辅食:开水和果汁。如果必须暂时让他吃配方奶粉,应尽可能少吃。

16、多喝液体食物并吃多种营养平衡的食物,每次喂奶前,喝一杯水或果汁。

17、充分地休息与放松,确保充足的睡眠,精神放松,不焦虑不急躁。这些都可以很快使母乳分泌增多,时常与婴儿一起睡午觉,洗个热水澡,听听音乐,做做运动都有益于你和你的宝贝。

18、睡前把奶吸空,可以增加第二天的奶量,长此以往,奶水自然会慢慢增多。

19、国外有种观点,妈妈静静的睡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想像自己有很多很多的奶水喂孩子,也会促进乳汁分泌。

20、不要互相比较。把自己的做法和其他母亲的做法相互比较是妈妈们在育儿过程中犯的最大错误。每一对妈妈和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人的母乳一开始就会很充足,而有些妈妈要经过一段很痛苦的努力才能跟孩子达成“供需”平衡。

21、相信自己。先给自己一段时间(6~8周)来适应自己哺乳,不要只尝试几天,感觉不顺利,就决定放弃。

22、随时补充水分。准备一个有吸管的水瓶,并时刻装满水。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口渴。吸管会让你喝起水来很方便,即使在哺乳的过程中也可以随时补充水分。

23、准备个哺乳用的护理枕。专门为妈妈哺乳时设计的护理枕,妈妈们可以在哺乳时放在膝盖上,把孩子托高到与乳房平齐的高度,可以在哺乳的过程中解放妈妈的手臂,让哺乳更轻松一些。

24、吸奶器可以帮你解决问题。如果你的乳头有些内陷,可以用吸奶器吸几分钟就能把它们吸出来。也可以自己用10毫升的注射器自制一个拉伸乳头的工具。方法是准备一个新的10毫升的注射器,取出活塞,用小刀从注射嘴末端截去1.2厘米左右,把活塞从截去面那一侧插入,将另一端罩在乳头上,紧贴着乳晕,轻拉活塞,就可以把乳头吸出来。这个办法可以在每次哺乳前使用。

25、就算感冒了也要坚持给孩子喂奶。你的乳汁中含有抗体,能够防止你把感冒传染给孩子。必要的时候,可以在母乳的时候带上口罩。

26、练习在公众场合喂奶。以后难免会带着宝宝外出,小婴儿可不会管什么是公众场合,什么是私密空间,饿了就会哭的,就要吃。因此提前准备一些必要的装备,在家里练习一下,等到真的要在公众场合喂奶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了。可以买个在公共场合喂奶专用的大披肩,然后对着镜子练习一下,这样你就会知道人们能看到什么,需要注意什么了。

27、放在冰箱里的乳汁会沉淀分离,这是正常现象。所以在给孩子吃之前先摇一摇,你会看到它们就又恢复原样了。

28、不要担心奶水的浓度。也许有的时候你会看到自己的奶水很稀,像水一样,有时候却很浓稠,白白的。不用担心,这只是成分不尽相同的“前奶”和“后奶”而已。“前奶”较稀,是给宝宝解渴用的,而“后奶”较稠,热量高。是维持宝宝成长所必需的“成长奶”。因此一定要让宝宝吃到“后奶”才行。如果把奶水抽出来放在奶瓶里给宝宝吃,宝宝喝完母乳后,有时候你还会发现瓶底有一些残渣。别担心,这是“后奶”残留的脂肪,不用担心。

29、母亲的饮食有可能改变乳汁的颜色。如果妈妈吃了大量黄色或者绿色的蔬菜,有可能就会影响到乳汁的颜色。某些药物或是人工色素也会使乳汁的颜色发生改变,不用大惊小怪。不过,对于哺乳的妈妈,少食用添加了人工色素的东西还是必要的。

30、卷心菜不仅可以吃,还可以镇痛。如果你的乳房感到肿胀和疼痛,你可以用卷心菜来镇痛,它们又凉爽又舒适。方法是把卷心菜切开,洗净,用纸巾隔开,装进大塑料袋,然后放进冰箱冷藏,用的时候将单个的卷心菜叶塞到胸罩里就行了。

附:成功哺乳的10大要素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声明以下10点成功哺喂母乳的要素,提供给各位准备哺乳或正在哺乳的妈妈们作为参考。

1、所有医疗相关人员都应该随时掌握哺喂母乳方针。

2、教导所有医疗人员哺喂母乳的必要知识以及技术。

3、教导所有孕妇哺喂母乳的优点与方法。

4、帮助产妇在产后30分钟内哺喂母乳。

5、充分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宝宝不在身边时继续维持母乳分泌的方法。

6、除非医疗需要,尽量避免喂食宝宝母乳之外的食物(如糖水、配方奶等)。

7、实行母婴同室,使宝宝与产妇一天24小时都能在一起。

8、鼓励产妇配合宝宝需求哺喂母乳。

9、尽量避免给予宝宝塑胶奶瓶奶嘴与安抚奶嘴等用品。

10、组织母乳支持团体,并将此团体提供给哺乳妈妈们。

温馨贴士:乳汁分泌与神经中枢关系密切,过度紧张、忧虑、愤怒、惊恐等不良精神状态可引起乳汁分泌减少。产妇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最好采取与婴儿同步休息法,减少干扰。听轻松愉快的音乐,看健康有趣的书画,有利于调节心理,保持心情舒畅。总之,妈妈想成功哺乳,要保持精神愉快,对母乳喂养抱有信心。

  • 美丽孕期
  • 怀孕手册
  • 育儿宝典
  • 早期教育
  • 母婴用品
  • 女性保健
  • 产前产后
  • 宫外孕
  • 孕产名词
  • 怀孕症状
  • 优生优育
  • 避孕手册
  • 流产常识
  • 怀孕准备
  • 不孕不育
  • 新生儿
  • 婴儿期
  • 幼儿期
  • 学龄前
  • 智力开发
  • 行为习惯
  • 家庭教育
  • 幼儿入园
  • 婴儿营养
  • 奶粉
  • 孕妇用品
  • 婴儿用品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