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早产儿发育特征有哪些
更新时间:2013-07-01 17:19:52

摘要: 早产儿发育特征有哪些,早产儿的种类及发育指数 分娩时重量越轻,早产儿遇到的问题就越多,其生活能力、呼吸、吸收功能、消化、身体温度的调节和抵抗力就越差。宝宝越小,器官的缺陷和障碍对生命和健康的危害就越大。具体有如下..

早产儿的种类及发育指数

分娩时重量越轻,早产儿遇到的问题就越多,其生活能力、呼吸、吸收功能、消化、身体温度的调节和抵抗力就越差。宝宝越小,器官的缺陷和障碍对生命和健康的危害就越大。具体有如下几种:

分娩重量在1500~2500克之间,或胎龄30周分娩的新生儿。由于围产医学的进步,现在此组的几乎所有的婴儿,只要没有并发症都能存活,且一般发育良好。

分娩重量在1000~1500克之间,或在第27~30妊娠周分娩的新生儿。此组的存活率近90%,不过在存活的新生儿中,10%~15%在发育过程中患有神经方面的疾患,大多数需要治疗。

分娩重量在1000克以下,或胎龄少于27周的新生儿。此组特别是在800~1000克的新生儿中,存活率约为70%~80%。存活的决定性因素取决于在分娩之后是否有高水平的抢救措施。在800克以下的新生儿中20%有身心发育障碍,存活率仅为50%,甚至都会留有长期的神经疾病。

早产儿需在医院的特有环境中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科学的医护措施,以保证其顺利渡过新生儿期。

早产儿未成熟程度及外部体形特征

早产儿根据未成熟的程度,一般具有以下体形特征:

一般早产儿的身体长度仅有47厘米,身体比例失调,头大身体小,其比例为1:3。 早产儿的皮肤弹性差,布满皱纹,颜色有些发红,全身几乎没有脂肪,整个身体都被胎毛覆盖。早产儿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哭不出声来,也没有吸吮母乳的能力。

早产儿消瘦,以致成皮包骨头状,特别是肋骨和臀部,四肢瘦得像小棍儿一样。呼吸不均匀,动作总是一惊一诈的。由于软骨发育不全而使耳廓很软,脚趾有时包括手指上薄薄的指甲,未长到指尖处。无眉毛,足底皮肤皱襞微弱。早产儿的头颅骨也呈不完整状态。早产儿的前囟门更大。

早产儿中女宝宝的小阴唇未被大阴唇覆盖,大阴唇仅向前隆起;男宝宝的阴囊很小,且无皱纹,睾丸还未下降到阴囊,而是留在腹腔或腹股沟管中。

早产儿的抗病能力弱

早产儿由于身体器官发育不完全,甚至有吸吮和吞咽缺陷,不能自己吸奶和饮水,而且胃容纳量少,肠也只能消化少量的食物。这样的早产儿常通过胃管喂养,而且一次不能喂得太多。

刚出生的早产儿,由于没有自主调节体温的能力,如果室内的温度高,他(她)就会发烧;如果室内的温度低,他(她)的体温就会下降。早产儿的脉速、呼吸浅而快。

由于早产儿尚未充分发育,所以生活能力非常薄弱,对疾病几乎都没有抵抗力。因此,防范感染特别重要,尤其对于那些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败血症和脑膜炎等对早产儿的生命构成威胁。 营养和生命需要的矿物质,须根据每天的血液检查严格控制。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对早产儿进行特殊的保护,需要更细致地呵护和培育。

早产儿体重长到几千克才算是安全

当看到自己像小猫一样的早产儿,每个做爸爸妈妈的心都不由地提到了嗓子眼,把宝宝送到早产儿室后,更是望眼欲穿地盼着宝宝早点出来。那么,早产儿体重长到了几千克可以说是达到了安全范围以内?

作为一般的标准,出生时体重2000克以上的早产儿长到2700克;出生时体重2000克以下的早产儿长到2500克左右,又没有格外的异常时,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按时间算,如果出生时体重只有1500~2000克的早产儿,体重长到2500克,一般需要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早产儿体重已长到2500克以上,但还是比足月儿的抵抗力弱,所以绝不能疏忽大意。

  • 美丽孕期
  • 怀孕手册
  • 育儿宝典
  • 早期教育
  • 母婴用品
  • 女性保健
  • 产前产后
  • 宫外孕
  • 孕产名词
  • 怀孕症状
  • 优生优育
  • 避孕手册
  • 流产常识
  • 怀孕准备
  • 不孕不育
  • 新生儿
  • 婴儿期
  • 幼儿期
  • 学龄前
  • 智力开发
  • 行为习惯
  • 家庭教育
  • 幼儿入园
  • 婴儿营养
  • 奶粉
  • 孕妇用品
  • 婴儿用品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