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0-1岁小宝宝注意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13-07-10 17:39:05

摘要: 0-1岁小宝宝注意力的培养,脑发育特点出生前宝宝的感觉器官已经很完善了,但这不意味着感觉的正确形成,因为感觉不仅由刺激引发,还是经验的产物。宝宝出生后,面对的挑战很大,他们会被过多、过强的刺激所困扰和迷惑,必须在与外部..

脑发育特点

出生前宝宝的感觉器官已经很完善了,但这不意味着感觉的正确形成,因为感觉不仅由刺激引发,还是经验的产物。宝宝出生后,面对的挑战很大,他们会被过多、过强的刺激所困扰和迷惑,必须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形成并完善种种认识。

新生儿的脑部已具备成人脑部的形状和基本结构,但在功能上还远远差于成人。因此,宝宝刚生下来时,不会说话、不能自主活动,这些能力需要在日后脑发育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具备。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脑部发展总是领先于身体的其他部分。刚出生的孩子脑重大约在350-400克,仅仅是成人平均脑重的25%。1岁时宝宝的脑重达到700-800克,2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75%。可见在宝宝出生的最初1-2年内,脑发育是最快的。幼儿的早期经验能极大影响脑部的神经网络结构,因此幼儿早期的体验越多,脑部发展就越好。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宝宝刚出生的时候,会有非条件性的定向反射,是人的本能。第二个月会出现条件性的定向反射,有明显的注意,会对成人的脸和声音感兴趣。出生三个月后,随着手脚动作的发展以及对身体控制的加强,宝宝注意的客体范围也越来越大,开始对周围许多事物都产生注意,不过这些注意的稳定性不强。

有意注意是有目的、需要意志控制的注意。有意注意随着孩子对言语的理解而开始萌芽,即使孩子还没有学会说话,也能理解一些简单词汇的含义。有意注意在1岁左右慢慢出现。产生有意注意时,人的大脑处于紧张状态,时间长了会感到疲劳。因此,处于萌芽阶段的有意注意极不稳定。对年轻的父母来说,在宝宝由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的过程中,必须加以指引和训练,才能推动宝宝注意的发展。

注意力培养的技巧和操作

没有必要对宝宝进行专门的注意力训练,可以把注意力训练分散到家长与宝宝进行的各种交互活动中,在点点滴滴中培养他的注意力。例如,在喂食、玩耍等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宝宝的注意力。

宝宝注意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

1、慢动作

由于宝宝的大脑发育还不发达,他们难于区分并理解成人有意施加的各种刺激。因此,在和宝宝讲话的时候,语速一定要慢,要温柔,以免引起他们的厌倦、急躁和反感。在他们眼前晃动醒目物体时也要放慢速度,并要在他们视线中持续一段时间。在宝宝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之前,最好不要将刺激物拿走。

2、多次重复

孤立的刺激很容易被遗忘,而重复行为和奖励效应可以强化刺激的效果,增强宝宝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3、拉近距离

宝宝的认知能力较弱,太远的刺激物很难产生效果。从视觉注意来说,近距离能够让宝宝的视野更多地被刺激物填充,视觉干扰会大大减少,增强注意的稳定性。因此,新生儿醒来时,家长可以拿一个醒目的东西放到他眼前20厘米处让他看。

4、选择适当的刺激物

在培养宝宝视觉、触觉和听觉时,要选择一个好的刺激物。比如视觉培养,最好选择颜色鲜艳、色块大、易于区分的刺激物,不要让其他细节吸引宝宝的注意力。父母的脸最容易得到宝宝的欢喜和注意,因此父母要多在孩子面前"露脸"。那些能直接满足机体需要的事物,如奶瓶、小勺等,也能引起宝宝的注意,用它们来培养宝宝的注意力,既简单又方便。

5、动态,特别是互动更能积累注意

动态的物体更能吸引宝宝的注意,比如飞着的蝴蝶比静止的蝴蝶更容易获得宝宝的认知。但和注意关系最紧密的还是互动。注意在互动中加强,如果不存在互动,宝宝的注意力会很快转移,他们会寻求一些更特殊的事物。但是一旦存在着互动,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婴儿的兴趣会倍增,注意力也会持久。正常人具有将“自我”扩大的本能和趋势,更容易接受受自己活动影响的事物。无论哪个年龄层次,能够对自己行为产生回应的事物往往都能够处于注意的焦点,对宝宝来说也是如此。

6、讲述正确的名称不管宝宝能不能听懂,一旦发现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刺激物上,就要告诉他们正确的名称。比如皮球,要告诉宝宝这是“皮球”或“球”,而不要说“圆圆”;汽车就要说“汽车”或“车”,不要说“嘟嘟”。这样能帮助宝宝建立正确的影像概念。千万不要小看宝宝的潜能,在他们5个月的时候,父母如果根据他的注意指向告诉物体的正确名称,并将他们抱近物体,比如冰箱、台灯等,每次当他们注意到这些物体时再强化相应的词语,一两个月内就能培养他们对物体的反应。这样到宝宝7个月大,父母在厨房众多家电面前说“冰箱”,宝宝就会看向冰箱,这就是有意注意的萌芽。

  • 美丽孕期
  • 怀孕手册
  • 育儿宝典
  • 早期教育
  • 母婴用品
  • 女性保健
  • 产前产后
  • 宫外孕
  • 孕产名词
  • 怀孕症状
  • 优生优育
  • 避孕手册
  • 流产常识
  • 怀孕准备
  • 不孕不育
  • 新生儿
  • 婴儿期
  • 幼儿期
  • 学龄前
  • 智力开发
  • 行为习惯
  • 家庭教育
  • 幼儿入园
  • 婴儿营养
  • 奶粉
  • 孕妇用品
  • 婴儿用品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