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关于婴儿襁褓问题的一一解答
更新时间:2013-11-15 17:27:00

包包刚出生的时候父母都喜欢用婴儿襁褓包裹,但是初为人父人母的你们可能会在婴儿襁褓上遇到很多问题,下面小编就为你们解答婴儿襁褓遇到的各类问题。

1.我该在什么时候开始裹孩子呢?

宝宝一出生就可以使用襁褓。那会使他们感觉拥挤和温暖,就像回到了家一样。

2.是不是有些宝宝不需要被裹起来?

很多个性安静的宝宝根本不需要襁褓。但是宝宝越闹就表示他越需要。有时宝宝甚至会因为襁褓裹得很紧而睡不醒,必须打开襁褓才能唤醒宝宝,以让他进食。

3.襁褓能让宝宝睡着吗?

是的!即使是安静的宝宝在裹上襁褓后睡眠时间也会延长。他们被裹紧后就不会被自己的动作惊醒了。但是襁褓一定要裹紧,太松的话宝宝躺在床上就会很不安全。

温迪和布伦特的宝宝布兰登两个月大,使用襁褓法之后,原来晚上只睡4个小时的他如今能睡5~7个小时!

4.如果宝宝以前没用过襁褓,现在开始会不会太迟?

在宝宝出生后三个月内,你随时都可以使用襁褓。但一定要有耐心。在宝宝习惯襁褓之前,你可能得练习几次。最好是在他很困、头脑最顺从的时候进行尝试。

6.宝宝一天要被裹几个小时?

宝宝总得需要一些时间舒展身体,洗澡并且接受按摩。但是你会发现刚开始时裹12~20个小时会使宝宝更安静些(记住,胎儿时他每天24小时都蜷曲着)。一两个月后你可以逐渐减少裹着他的时间,当然那要看他是否能在没有襁褓的情况下保持安静。

7.我怎么才能知道襁褓是否裹得太紧了?

按照传统,父母会把宝宝裹得很紧,因为松的话他会挣脱开。尽管有些人会担心婴儿襁褓过紧,我却从没听说过这种事。相反的,我倒是见过很多父母婴儿襁褓裹得太松丝毫不起作用。这是因为不管你刚开始时裹得多紧,宝宝一动就会使毯子变得松一些。

可是为了让你放心,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确保婴儿襁褓不会裹太紧:把手插入毯子和宝宝的胸脯之间。那感觉应该像是把手放在你怀孕时的肚子和内裤松紧带之间时一样——我指的是你怀孕9个月时。

9.我怎么才知道宝宝是需要用襁褓裹起来呢还是需要吃东西?

宝宝饿了时会发出明显的信号:

你一碰他的嘴唇,他的小嘴就会张开,像等待母鸟喂食的小鸟一样。

给他橡皮奶嘴吮上一两分钟就很不耐烦了。

把乳房或是奶瓶塞给他,他会吞咽得很起劲儿。

请别担心裹在襁褓里会使宝宝忘记吃东西。它对于稍稍有些饿的宝宝还管用,却无法使饿坏了的宝宝心满意足。

10.我的宝宝总是神经质地一惊一乍,襁褓法能有什么帮助吗?

有些宝宝就算是刮龙卷风也会照睡不误,但另外一些听到电话铃声都会受惊。这些宝宝不是神经质,他们只是有些敏感罢了。襁褓可以束缚他们受惊后的激烈反应,这样他们就不会吓着自己了。

11.把宝宝裹在毯子里睡觉有没有什么危险?

正如先前所说的,医生们建议别让宝宝睡太松软的东西,例如枕头、软的玩具等,只用一张毯子将宝宝裹好就行了。

12.难道我们不应该教孩子自由自在不受束缚吗?

自由非常可贵,但我们都知道与自由相伴相随的是责任。如果宝宝能自我安慰,那他就赢得了不被裹起来的权利。可是很多新生儿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个大干世界。他们还需要在温暖拥挤的襁褓中多待几个月,以战胜那种失控感。

13.宝宝的胳膊被裹起来时他感到痒痒怎么办?

幸运的是这一点从来不成问题。幼小的婴儿还不能清楚地接收身体的各种信息,所以他们不会觉得痒。并且宝宝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成年人如果不能抓痒的话就会难受得要疯掉了,婴儿不同,他们连一秒钟的思维都很难产生。(另外,即使他们觉得痒也没办法控制身体去挠一挠。)

看了小编的解答,相信各位对婴儿襁褓有了更多的了解。

  • 美丽孕期
  • 怀孕手册
  • 育儿宝典
  • 早期教育
  • 母婴用品
  • 女性保健
  • 产前产后
  • 宫外孕
  • 孕产名词
  • 怀孕症状
  • 优生优育
  • 避孕手册
  • 流产常识
  • 怀孕准备
  • 不孕不育
  • 新生儿
  • 婴儿期
  • 幼儿期
  • 学龄前
  • 智力开发
  • 行为习惯
  • 家庭教育
  • 幼儿入园
  • 婴儿营养
  • 奶粉
  • 孕妇用品
  • 婴儿用品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