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婴儿吐奶怎么办
更新时间:2013-11-18 15:14:28

婴儿吐奶怎么办?婴儿吐奶是正常,但是吐得厉害,那就是有问题了,妈妈们要详细了解婴儿吐奶是属于哪种情况,做好准备,下面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婴儿吐奶怎么办以及护理。

一、宝宝为什么会吐奶

几个月的宝宝吐奶现象较为常见。因为宝宝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关闭作用差,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而宝宝吃奶时又常常吸入空气,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宝宝会吐奶是因为宝宝的消化道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等到宝宝三个月以后,就会慢慢的改善这种情况,如果三个月之后宝宝还是一直吐奶很频繁,而且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妈妈的喂养方式出现问题的话,那么就要建议新妈妈们赶紧去医院给宝宝进行检查了。

此外,由于有的妈妈是人工喂养宝宝,宝宝在吸奶的时候很容易把空气吸进去,而妈妈在喂完宝宝之后又不注意帮宝宝排后背,让宝宝打嗝,把吸进去的空气排出来,宝宝也很容易吐奶。还需要提醒各位新妈妈的是,有的时候其实宝宝不是吐奶,而是漾奶,新妈妈需要对这2个概念进行区分。婴儿漾奶是指喂奶后随即有1~2口奶水返流入嘴里从嘴边漾出。吐奶是由于消化道和其他有关脏器受到某些异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动作。所以如果你刚刚喂完宝宝,就发现宝宝唇边有奶水溢出的话,不要手忙脚乱哦。

还有个方法可以判断宝宝吐奶是否正常,那就是如果宝宝吐奶之后,饮食睡眠都很正常,而且吐奶并不是经常性的,那就属于正常范围,如果宝宝经常吐奶,而且伴随尿液少,体重下降的情况的话,妈妈们就要赶紧带宝宝去医院看看了。

二、宝宝吐奶应如何护理

1、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2、喂奶完毕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

3、吃奶后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

4、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不宜过密。

5、注意病理性吐奶:宝宝吐奶之后,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一般不必在意,以后慢慢会好,不会影响宝宝和生长发育。宝宝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状,那是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一般宝宝十个月以后,就会减少吐奶的现象了。但如果宝宝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了。

6、当宝宝吐奶的时候,通常他自己会调整自己的呼吸和吞咽动作,新妈妈们这个时候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呼吸状况和肤色,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奶水进入气管的现象。需要提醒新妈妈的是,当宝宝调整好自己的呼吸,不再吐奶之后,妈妈们不要立即再给宝宝喂奶了,因为引起吐奶的一个原因就是有可能是妈妈们给宝宝喂太多的奶了,如果是这样的原因的话,妈妈们要延长喂奶的时间。

7、如果宝宝吐奶比较严重的话,妈妈们也可以借助药物来缓解,比如吐奶严重的可以吃马叮啉(多潘立酮)或维生素B6,还有一些帮助消化的药物,6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吃一点小中药来调解胃肠功能减轻呕吐。

8、不需要增加辅食的量:宝宝吐奶,意味着宝宝的消化道功能发育的并不是很好,也就是说宝宝通过奶水获得的营养本身就会减少,但是给宝宝添加辅食还不能量大了,因为宝宝消化道功能发育不好,意味着宝宝可能根本不能消化那么多辅食。所以这就要求新妈妈们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必须要量少,次数多,而且要是清淡点了,这样比较好消化,能让宝宝把吃下去的辅食都吸收了。

9、妈妈在喂奶的时候,不要让宝宝吸奶过快,因为如果过快的话,宝宝很容易把空气也顺便吸进去了。妈妈可以采用剪刀式的喂奶方法,将母乳的乳腺导管压住几个,奶流速度就慢了,这样宝宝就不会吃的太急。

以上就是关于婴儿吐奶怎么办的全部内容,希望上述婴儿吐奶护理的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

  • 美丽孕期
  • 怀孕手册
  • 育儿宝典
  • 早期教育
  • 母婴用品
  • 女性保健
  • 产前产后
  • 宫外孕
  • 孕产名词
  • 怀孕症状
  • 优生优育
  • 避孕手册
  • 流产常识
  • 怀孕准备
  • 不孕不育
  • 新生儿
  • 婴儿期
  • 幼儿期
  • 学龄前
  • 智力开发
  • 行为习惯
  • 家庭教育
  • 幼儿入园
  • 婴儿营养
  • 奶粉
  • 孕妇用品
  • 婴儿用品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